精准乡镇化的路径
精准乡镇化是在城市化率较高,农村常住人口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使农村人口享受到城市服务,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城市化率逐年提高,农村人口逐年向城市转移,为精准乡镇化发展创造了人口条件。精准乡镇化不是城市化,实质是农村现有常住人口聚集一起居住,规模只能是相对较小的,而且还要严控“房地产”化。推动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群,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战略任务,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19个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承载全国78%的人口。未来将以重点城市群发展为动力,推动新一轮的城市化,城市化率逐年较快提升。出台了有力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户,探索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资源有偿转让,使土地等农村农业资源更加集中,以便农村产业化发展。以上这些政策措施都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入,减少农村人口,为精准乡镇化发展减轻负担,释放动能。
二是农村产业化发展已有了一定水平,而且还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为精准乡镇化提供了产业条件。精准乡镇化需要通过农村产业化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提升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化在长期政策推动下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农村产业化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是参照工业化的思路和模式来进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起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我省为例,目前已创建10个国家级、119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农业县实现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基本实现“一县一园”,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市场化观念在增强,支持土地流转发展乡村产业化的意识很强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愿景很高涨。这些都为推动精准乡镇化、农村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日趋成熟并广泛普及运用,这为精准乡镇化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乡镇化是在精准下推动的,而不是盲目的,是建立在对全镇全乡各种人口数据、农村“三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数据、当地产业发展规模等经济数据准确掌握并精准运用基础上的。这一系列庞大数据要精准运用到乡镇化建设上来,没有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作支撑是难以实现的。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状况
精准乡镇化的具体操作模式:(一)在房屋置换方面
现有乡镇政府周边已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系及政府服务体系和一定程度的商业形态,要充分利用这已有的基础,此外农村产业化建立起来了产业园,吸纳了一定农村劳动力就业。精准乡镇化要以乡镇政府为中心或以新建立起的产业园为中心,或者各自都有一定数量布局,按常住人口的房屋面积来拆来建,乡镇化要新建的房屋是和农村常住人口现有房屋面积数是大致相等的,建立起十个左右(根据各个乡镇常住人口不同而有所区别)中型社区。常住农村村民以家庭为单位以登记确权的农村“三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按照统一的标准置换一套与原村里房屋面积相当的房子居住(当然有一定最高面积限制和最低面积保障)。仍拥有农村户口且拥有农村“三权”人员长期在城市居住,在城市拥有房屋的不在乡镇社区分房,所享有的农村“三权”权益在农村产业化中通过多种形式获得更多的收益来进行弥补。仍拥有农村户口且拥有农村“三权”人员长期在城市居住,在城市没有房屋的可以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置换房屋和不置换房屋,两者的获益一定是要相等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矛盾产生,避免各种相关问题产生,才能使精准乡镇化顺利推进。
(二)精准乡镇化是建立在农村产业化基础上的,特别是精准乡镇化就伴随着农民“三权”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精准乡镇化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让农民就地享受到城市化居住环境、居住服务,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农民“三权”
利益最大化。精准乡镇化后农村产业化规模是空前扩大,机器化规模化生产得到全面普及,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品牌化营销取代传统小农经济,一大批现代化农业企业被培育起来,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由此可见,精准乡镇化后农村产业化带来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是极大提升的,农业生产总值是提升的,农民的“三权”收益只要解决后分配环节这个大的问题,就一定是明显提升的。解决收益分配问题,主要是解决经营主体问题,也就是谁来经营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的大片土地。这个必须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走市场化道路,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来确定经营主体。在《通知》中提到建立起农村经营土地交易平台,这个平台准确来讲是一个租赁平台,农村经营土地以镇为单位在租赁平台挂牌公开出租,在充分评估经营主体实力、产业政策、租赁价格、社会效益等因素后确定经营主体。这个经营主体是多样的,可以是农民自身,也可以是大企业等,但前提是在公开公平市场化因素下产生的。租赁土地所得租金是农民“三权”的主要受益。此外经营主体吸纳当地农民就业,是农民更主要的固定性收入来源。乡镇第三产业规模随之扩大后,农民也可以选择从事第三产业。农民的收入就变成了多样化,农民的就业也变成了多样化了。农民这个称呼也随之消失,以后只有乡镇居民和城市居民,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
精准乡镇化难在精准二字,宝贵之处也在精准二字,这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能力强的基层干部来操作,也需要政策的配套完善。这是一环扣一环的,不能有所脱节。精准乡镇化犹如改革先行示范区要在探索完善中前行,因此要边试点边推广边普及,循序渐进地发展,不能一刀切,一窝蜂式的发展。精准乡镇化在把准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后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大方向走下区,这是农村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举措、终极举措。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