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吸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让我到xx市中心医院进修,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并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这次进修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进修时我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刻牢记领导对我的嘱咐,学到了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通过四个月的进修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总结这四个月的学习,xx市中心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通过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的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悉了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了解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中心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xx市中心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每周1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在科室工作时,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在中心医院心内科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4个月的进修时间是短暂的,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虽然进修生活很快结束了,但学习是无止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在进修的日子里,学习过程里随时都伴随着许多新的体验以及收获,给我在这里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我回首这段时光,审视自身的改变。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响带动同事们,使我院内科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
第二篇:呼吸科医师进修总结
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呼吸科医师进修总结。
我进修的单位是xxxx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 ……此处隐藏16240个字……量的哮喘病人,因为他们不再象过去那样需要住院治疗或是病情突发总需要看急诊,而只要过一段时间来开些药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了。 过去如果气管腔里面长一个良性的东西,手术治疗不仅需要把长了东西的这段气管全部切掉,而且气管下边的肺组织也要切除一部分,损伤很大,瘢痕也很大。而现在只需将气管镜沿着气管送下去,把局部烧灼掉就可以。刘松过去曾遇到一个患者需要做气管插管,插管后气管有些损伤,这很难避免,但恰恰这是一个瘢痕体质患者,因气管插管导致的气管损伤修复后形成了瘢痕,后来瘢痕越来越大把气管腔堵了。当时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采取手术切除,瘢痕非常靠近声门,最终只能把声门也一起切除掉,患者从此不能发声。不仅如此,由于气管插管的很长的一段都需要切除,切除后没有人工气管代替,患者不能随意昂头,生活质量变得很差,而这也成了留给刘松的一个很大的遗憾。如今他感慨地说:“如果把那个病人放到已经有了成熟介入治疗的现在,就不必那么痛苦,只要做个支架介入,将气管撑起来就可以了。”
在呼吸科诊疗技术逐渐进步的同时,呼吸科医生也遭遇了日益严峻的新挑战。吸道是一个开放的器官,外界的致病菌随时都可以进入,呼吸道的感染本是很常见的事情。但由于广
泛的细菌耐药变异,移植、介入等增多所致的重症肺炎,痰标本不合格引发的错误使用抗生素都导致呼吸科医生的艰难处境。
挑战之一 痰标本无效致不合理用药
根据相关诊疗指南要求,肺部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应同时进行常规血培养和呼吸道痰标本的病原学检查,依据检查结果选择抗生素,然而作为最方便且无创伤性的病原学诊断标本却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治疗用抗生素选择的正确与否。
曹照龙提到,现在医院里需要让患者留取痰标本时,护士将一个小瓶交给病人就完事了,事实上很多年纪较大的病人根本不能将痰吐到小瓶里去,这样既不能提取到有效的标本,还造成对病房的污染。有时好不容易获得了有效的标本,细菌室的医生却不能及时检测,待到检测时,痰液里的细菌都已经干死了,又成了无效标本。
刘松还告诉记者,现在所获得的痰标本更多情况不是来自下呼吸道的痰液而是口腔里的唾液,由于口腔里也存在很多致病菌,这种情况之下培养出来的结果丝毫不能说明问题。此外,下呼吸道的痰咳出来时必然要经过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是也是有细菌存在的,下呼吸道的痰液就会因此而受到污染,再加上上呼吸道大量菌群对其生长的抑制,致最终痰培养的阳性率并不是很高,即便培养出来也不是优势菌群,未必能说明病人感染的真实情况。可是很多呼吸科医生却将培养结果当作是“宝贝”,选用抗生素时完全按痰培养结果走,今天是大肠杆菌、明天是绿脓杆菌,后天又是白色念球菌了,抗生素也跟着换来换去,用的却是无一正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为了保证送到细菌室的痰液是合格的痰标本,2014年之前该医院要求痰液送到细菌室之前,技术员必须要先做个痰涂片,检测柱状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比例,从而鉴定患者的痰液是否来自于下呼吸道,是否属于有效标本。但往往是在这途中就遭到污染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后来索性也不做了,结果送达细菌室的标本有一大半是不合格的。
挑战之二 细菌耐药致治疗无效
作为需经常使用抗生素的科室,抗生素的耐药性也给呼吸科医生带来了无尽的烦扰。曹照龙最近遇到了这样两个病例。一个是糖尿病合并肺炎(左肺)的vip患者,医生对他的救治可谓是竭尽全力,抗阴性菌的药、抗阳性菌的药以及抗真菌的药都用上了,但是十天后通过照片子发现病人的病情还是进展了,不但左边的肺炎没治好,右边的肺也发生了实变。曹照龙心里明白,“出现这种结局,其实病人离死亡就差一小步了”。果然,尽管后来给这名患者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但还是不治而亡了。还有一名哮喘病人,在外院住院一个月后因疗效不佳转入北大人民医院。呼吸科给予了大量的激素治疗(80mg),但是收效甚微,3天后,病人出现了发热伴肺部影像学的改变。
曹照龙表示,象这例患者这样一轮一轮的抗生素用上去,病人反应不好,除病人基础状况特别差外,多半是由于细菌的耐药性所致。通过1994年-2014年这十年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发现,没有一个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处于一个水平状态,或是敏感性有所恢复,几乎所有抗生素的敏感性无一例外地都呈下降的趋势。呼吸科医生所面临的就是:一方面,医生现在使用的武器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差了;另一方面,细菌耐药的形式则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更严峻,这种相反的走势导致临床医生面临了杀不死细菌、控制不住感染的严峻挑战。
在细菌耐药性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临床医生对该如何选择抗生素、怎么解决病人的问题
充满困惑。“现在我们在遇到高龄肺炎病人跟家属交代预后时,病人家属常常感到非常不解:‘不就是个肺炎吗?我们相信你们大医院的水平,也不怕花钱,但怎么会越治越差呢’?每到这种时候,我们都无言以对,该怎么解释呢,说医生没本事还是说细菌耐药?现在我们科的医疗纠纷有个基本规律,如果病治好了,即使病人花了很多钱,也没有纠纷;如果是花了很多钱,病人又死掉了,肯定是要发生纠纷的。正是由于这么多耐药细菌的出现,给我们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曹照龙无奈地说。
挑战之三 重症肺炎增多拉高肺炎患者死亡率
肺炎难治除却细菌耐药的原因,和重症肺炎的日益增多也不无关系。刘松认为,重症肺炎的增多有特定的社会因素,现在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七、八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过去年代能活这么久的老人屈指可数,年纪一大各种心脏病、肾脏病、脑血管病等合并症就随之增多。同时,随着目前激素类药品在各科室的广泛应用,肿瘤化疗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的普遍,导致免疫缺陷的病人大量出现。而这些人肺部一旦出现炎症很容易进展为重症肺炎。
曹照龙表示,现在经常有做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手术的大夫指着他说:“你必须把‘这个肺’给我弄好,要不然我们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手术都做的非常成功,结果却都死在肺上。”曹照龙心想:如果这个病人没有器官移植、骨髓移植,他的肺也很好弄,正是由于介入治疗、移植治疗的增多把呼吸科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刘松在门诊看病时曾遇到一个发烧十多天不退的病人,做了个胸片发现是肺炎并合并有肺间质的改变,同时病人还伴有腹泻、无力。当时门诊不太认识这个疾病,考虑可能是十几天抗生素的使用导致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于是收入院治疗。入院常规检查发现hiv呈阳性,可是患者并没有交代有艾滋病病史,又复查了一遍结果还是阳性。按规定上报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过来一看,说这个人早就在cdc备案了,是个同性恋,并指着坐在他床旁的人说,那便是他的性伴侣,也是在cdc备了案的艾滋病患者。如今我国的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这样的患者在门诊治疗而又不主动交代病史,肯定会被当作是难治性的重症肺炎。
曹照龙认为,现在呼吸科的疾病呈复杂化趋势,来了一个患者究竟是不是感染,属不属于重症感染,临床上怎么治疗,不应该仅仅是呼吸科医生的事情,而应该由临床医师、药师、细菌室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共同决策,只有多方协作才能改善病人的预后。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