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实践出发,经归纳总结形成,再用于安全生产实践。因此,它在企业建设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代企业的大规模发展,更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要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重视生产领域的安全,首先要从‘人’抓起。人,是企业的主宰,所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水平,强化安全、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素养的主要表现手段。企业的员工人数众多,在自身的修养方面各有差异,层次区分明显,因此对安全的理解深浅不一,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很有必要。企业安全文化,抽象地来说,是指:企业安全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具体一点来说,就是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曾经有不少的企业认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无非就是出几本宣传手册,组织一些员工开展开展文体活动、搞搞培训而已。其实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这种形式上的工作也许可以使企业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实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不大。日本经营业先驱松下幸之助指出:“企业可以凭借自己高尚的价值观,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引导到自身意想不到的高境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情和工作干劲,这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根本” 。大家也许听说过,在日本企业,许多员工能以为企业贡献为荣,甚至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而在有的企业,即使给了加班费都有不愿意加班的现象存在。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分析海尔经验时说过:“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这与松下幸之助的观点不谋而合。事实上,海尔文化的形成完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是不断探索积累的结果。众所周知,国企的改革难度很大,难在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上。然而海尔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海尔文化的延续是在兼并中求发展。当年兼并青岛洗衣机厂时,只派了三个人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位企业文化中心经理,他们用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的管理模式救活了这个企业,短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当时有20几人上街~,排斥这种管理模式,理由是原来工资很少,可以不干活,现在工资虽然是过去的几倍,但这么严格的管理使人受不了。公司派去的负责人通过给大家分析利弊,最后由全体职工自己讨论决定,结果是同意接纳这种管理模式。事实证明海尔的发展思路是对的。所以说企业的发展转变,其实就是新旧文化的碰撞,就是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发展,就是建立新型企业文化的氛围。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抓好安全?真正做到全员自主管理,这恐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企业应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新型企业文化的氛围,杜绝出现一方面员工对安全视若无睹、一方面又对安全生产大讲、特讲的怪现象。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向‘人本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工作计划日程,并尽可能地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我个人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全员心态、安全文化的培养1、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全体员工,就安全认识长期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2、安全知识教育:通过一定的手段(讲座、黑板报、培训班等)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教育,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3、创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制造安全需求环境。二、制度安全文化的教育1、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层次人员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奖惩严明、行之有效。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执法有依。有了完善的安全法规和制度以及安全规程,就可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3、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必须将死的制度变成活的思想。通过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其能掌握并接受,最终形成员工的一种自主行为。三、全员行为安全文化教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还不够,必须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安全作业。我们搞现场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就是一种手段。四、物态安全本质化培训整个安全强化过程要按照pdca循环的方式来加以提高。事故危险的消除、制度的建设、现场的监督、可靠的安全设施、先进的技术、优良的作业环境缺一不可。五、组织领导主要是指安全文化建设的运筹部署,需要得到组织的协调,单位领导要参与管理,以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统一布置,分步实施,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完善企业文化,改变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
围,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创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让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自主管理、团队管理这样更高的目标发展。安全工作有难度,但它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而又长期的工作,我们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并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也逐步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现已逐步被人们所理解,安全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建立、完善还需我们继续努力,我们的安全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对待安全工作要做到: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必须每一天认真对待。
第二篇: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杨保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安全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95%以上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管理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素质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安全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具有一系列反映时代要求的本质特征。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 ……此处隐藏7187个字……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才能实现企业本质的安全。
3. 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
日益频发的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职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天各类事故就造成300多人丧生,每年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接近2014亿元,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因此,安全就是效益。
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员工才有安全感;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信誉;才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好的安全方案可以降低事故成本、误工成本和补充雇员成本,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率。一个好的管理者,把花在安全生产上的钱,即避免损失的投入看成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项开支。如果企业连最起码的工作、最起码的效益——安全都得不到保证,那么它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失去良好的公众形象,延误竞争时间,最终失去竞争力。
4. 树立以人为本的情感观。
企业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企业注意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报酬激励,对员工的情感和意愿的管理重视得不够,导致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虽然安全管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其最核心的一点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尊重。对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要有这样一种理念,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最宝贵的财富。关怀员工就是关心企业的发展,关怀员工就要从关注员工的安全健康着手。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关注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间接的方式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率,改善企业形象的目的。
5. 树立安全管理的基础观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固的基础,就没有高楼大厦;就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现代文明生活。同样地,安全生产离不开管理这个基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其核心是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一种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达到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良好状态,与以往事后处理、忽略治本的管理方式绝然不同。实践证明,这种体系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从长远来看还可以减少企业在事故处理上的预期投入,不仅可以强化组织的安全管理,达到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破除国际贸易壁垒,在公众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说,科学、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无法估量的价值。
6. 树立安全教育的优先观。
由于当代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突发性、关连波及性,安全生产真正的管理体现在生产、运行的全过程,体现在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联者身上。因此,责任心、安全知识和专业水平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现代的生产装置第一线作业者、指挥者的安全素质和专业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许多资料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安全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由此可见,要控制事故的发生,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关键。
因此,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才可能有合理、准确的安全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2)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
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建立安全文化的基本途径可围绕安全管理、行为管理和安全培训三方面。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闭环系统(见表1)。
1.规范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
管理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管理是提升企业综合水平的有效措施,也危险源的分析控制、风险评估与制定相应降低风险的措施及标准化作业就成为安全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每个环节的运作程序,要求员工必须遵守,避免因管理的漏洞或疏忽给企业带来损失,只有规范的管理才有规范的员工行为,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2.风险分析是行为管理的基础,是使职工形成和培养安全意识重要手段
其管理框架包括风险政策和风险矩阵和工具、风险评估、风险登记和处理三个层次。确定风险重要性的方法可基于定量或定性技术,一般包括后果的严重性、频率及暴露情况。风险分析是一种系统化、标准化的过程,通过风险分析,使之成为持续地、前瞻性地支持管理决策,达到提高安全健康的
3.通过标准化作业和行为安全观察来强化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是建立在设备、安全技术系统完善和规章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的。标准化作业是强化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作环境标准,如顶板支护标准、工作面三直二平通风设施标准,其含义相当于我们的质量标准化标准;二是工作程序标准,即职工从上班开始,针对当日的工作任务,按要求的工作程序完成任务,其含义相当于操作规程。行为安全观察是强化标准化作业的手段,其目的是避免所有伤残和职业病的发生,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深刻感悟到保证自身和其他同事安全的重要性。每位员工都是行为观察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评估,填写行为安全观察评估表,观察内容可包括人(工作程序)、机、环境三个环节,并建档分析。以消除诱发危险的因素,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开工前安全评估是最基层的活动,也是风险评估的进一步延伸。班组、区队利用开工前的3分钟讨论一下工作任务、程序、标准化要求。仔细想想、看看工作现场潜在危险的环境因素,员工精神状态等,由员工自己讲述,落实任务后指定工作负责人等,并要检查现场环境和隐患。
小组相互沟通、交流能创造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图片、录像甚至职工现场操作等让大家共同讨论那些是不好的,存在什么隐患,不安全的地方应如何控制,这种人性化的活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增进了工作友谊,从而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4.加强培训是持续改善人的行为、着力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
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培训,包括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贯宣、标准化作业及知识、技能的学习、潜在危险的认知和控制等内容,但像我们目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效果不理想,因此强化培训应探索方式的多样化。现场场景的简单模拟、制作模拟教具等等是使职工掌握技能及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采取图文并茂互动式学习讲解,互演角色、互相答疑或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是激发员工学习、参与的好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百年大计的系统工程。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的目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高人的生活价值和工作价值的过程。因此,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养,教育来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理念。在安全管理、行为管理和安全培训三方面入手,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卢岚 编著.安全工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11-27
2.曹崎.论企业安全文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3.8(增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