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选了6篇《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第1篇)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上看一个新台阶,回顾五年的工作历程,有苦有乐。总的来说,脱贫攻坚是关涉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事,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瑕疵,作为一名党员的我于2015年8月被派驻00村开展扶贫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从00向村干部身份转变,深感责任重大,有句话说的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然选择了漫漫帮扶路,我们定会风雨兼程,5年来心里总牵挂着建泉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几许牵挂,几许砥砺前行,迎来的是全面脱贫的佳绩。
一、讲政策、访民情,扶贫路上风雨兼程
全村40多户贫困户,帮扶初,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帮扶任务着实不小,面对困难我们知难而上,首先熟悉掌握帮扶相关政策,因为驻村扶贫的对象是贫困群众,掌握贫困群众家庭生产生活实情是开展好驻村工作的前提,为提高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找准工作切入点,我把自己融入群众中,经常走村入户和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贫困户家庭年收入情况、居住条件,残疾重病、子女教育、生活困难等情况,根据每户实际情况详细填写登记表格,可以说一表在手,事半功倍。扶贫路上,处处充满艰辛,记得前年冬天在迎接上级评估检查时,我们起早贪黑冒着雨雪入户和贫困户促膝相谈,一项一项了解贫困户各类优惠政策知晓度,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走家串户把党对贫困户的丝丝关爱注入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党恩,鼓足劲,脱贫也脱志。交心的帮扶达到了相互感动的效果,贫困户配合工作,驻村干部思想上也不松劲,干劲再加码,发挥实干精神,认真核对村级扶贫档案和贫困户一户一档,确保资料详实,数据准确,通过积极宣传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和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了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切实转变了部分贫困户“坐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群众参与脱贫的积 极性进一步发挥,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更加强烈,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扶贫工作,形成了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合力。
二、定规划、兴产业,因户施策帮出成效
掌握贫困户实情后,我们根据每户致原因,逐年制定计划,理出详细的脱贫方案。围绕“抓产业,促脱贫”的既定目标,协助村委会在原定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上,结合贫困户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了产业发展帮扶措施,制定了符合户情、可操作、能实施、能见效的产业发展计划,
2018年,在原定帮扶措施上,针对他家产业发展情况,帮助他重新确定了产业发展计划。他将自己承包的荒山进行了开垦,购置了小型农机,种植了花椒树5亩,并在花椒树空隙种植丹参药材3亩、红薯5亩,先后到石桥驿镇花椒种植大户,仙居黑峪村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学习,掌握种植技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地里种植的作物长势良好。何德兴到村委会对村干部和驻村队员说:“在村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儿子现在变得勤奋上进了,自己出去打工赚钱了,且政府部门对我们家实施了产业扶持奖补,落实了残疾补贴,对孙女上学给予了教育资助,又安排我在村里搞环境保洁增加收入,一系列帮扶,我们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明细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家中不存在困难,特申请脱贫”。在知晓这一情况后,我们通过对他核算收入,实地检查等方式对他家是否达到脱贫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现,何德兴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7元,达到了脱贫标准。
目前,引导29户贫困户种植丹参、花椒、红 苕64亩,养殖龙虾5亩,养鱼8亩,种植蔬菜10亩,为确保产业顺利推进实施,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带领部分贫困户到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通过技能培训、强化思想引导,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规范产业以奖代补,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奖,将村光伏发电收益按发展产业情况进行奖补,对上级产业项目资金按种植面积进行奖补,增强贫团户发展产业的 积权性和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脱贫后续稳定增收,截止2019年底,全村40户贫困户106人全部实现了按期脱贫,先后有7户贫困户被评为区级“脱贫十星级文明户”,“脱贫模范”。
三、引项目、筹资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受地理自然条件的影响,部分村民小组农田用水难、沟渠老化,道路不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经常引发村民为放水发生矛盾和上访,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无财力投入,必须依托上级各部门支持,为此,几年来协助村两委多方争取项目,共筹集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先后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5公里,沟渠硬化1万多米,新建泵站2座,农网改造新增变压器2台,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网安装,维修改建村办公楼,建40千瓦光伏发电站,集镇安装路灯140盏,药材红薯种植等项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生产灌溉难、用电难、出行难等问题。
四、送信息、送岗位、拓宽务工就业渠道
解决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是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的重要方式,对大多数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来说,外出务工就业,就能增加收入,迅速摆脱贫困。为搭建好务工就业平台,我们一户一户上门,准确掌握贫困家庭成员已就业和未就业的基本情况。组织贫团户中有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意愿的人员,参加市区的“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并对贫困户劳动力就 业转移情况进行登记注册,今年向贫困户落实公益性岗位9人(保洁员、道路养护、河道管护等),推荐贫困户8人在专业合作社务工,贫困户家庭成员26人也在省内外及周边厂矿企业实现务工就业。
五、严修身、强党性,全力做好脱贫攻坚
以党建促脱贫,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为了抓好这个“龙头”,我们以“强严树”活动为抓手,召开村两委和党员动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检查党员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讲党课,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让每个党员都有所学,有所思,把理论学习转化到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具体工作中,在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对接贫困户的重点工作上与村两委班子沟通,推进村务、党务公开。增强联系村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动力。每个党员干部都是闪光点,把劲使足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就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细微处、显大爱,脱贫攻坚暖人心
回顾驻村帮扶工作,我们几多感慨,点点滴滴都显爱,通过驻村帮扶增进了干群关系,把党的为民情怀播撒到群众心间,每个驻村干部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为帮扶户排忧解难,把帮扶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干,当事业干,从点滴小事做起,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落实补助资金,办理学生资助手续,协助做好五保、低保、残补核查申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安置就业岗位,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大米、面粉、面条、食用油,过冬棉衣被子等物资和慰问金,免费为贫困户 ……此处隐藏4473个字……72.8kwp的基础上增加投资扩大规模,但由于面积受限,最终刚好实现原设计装机量。但这也能每年固定产生约6万千瓦时发电量,理论上中省市各级补贴到位后,年收益可达6万元左右。再加上同期以帮扶单位西安高科集团幕墙门窗公司为主体实施的金融投资产业收益稳定获得,到2019年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际收益超过20万元。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当初定下的目标,实现了紫阁峪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并且在不断的把它做好、做优。
2019年底,现有的中蜂养殖、光伏发电、金融投资三项村集体产业已经可以稳定运行,那么在巩固现有产业形式的基础上,如何持续提升产业收益、扩大村集体产业规模、发展新的产业形式,成为需要突破新的难点。
村上没有土地无法发展传统种养殖业,单靠政策性支持的产业形式难以实现长久稳定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我带领村两委主要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同时与各级部门保持沟通。终于,寻得爱心企业,符合我公司产业特点,且有能力、有意愿与村上合作,奉献爱心。后来经过多次沟通、调研、考察、讨论,最终,于2020年7月,“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帮扶紫阁峪村扶贫爱心车间”挂牌成立,并正式投入生产,不仅可以为村集体带来受益分红,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标志着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帮扶紫阁峪村产业扶贫取得新的突破。至此,村级产业扶贫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2018年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的阶段性帮扶胜利之后,我们便逐渐的转变工作重心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上来。先后协调区级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帮扶单位投入扶贫资金,为村上修建文化小广场、乡风文明一条街、太阳能路灯、三口美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项目。2020年,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为紫阁峪村翻修村综合办公室,并以此为支撑打造美丽党建、美丽乡风,展示良好的人居环境氛围,在辖区内形成表率。如今的紫阁峪村,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软弱、贫困、落后的山区移民村,而正一步步走在向美丽、团结、奔小康的致富路上。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安人,这里离我的家也不过区区五十公里的路程。似远似近的五十公里,冲淡了我对家庭的负担、冲淡了我在家中的义务、冲淡了我对家人的思念,但却让我扛起了党员的责任、扛起了光荣的使命、扛起了全村脱贫的希望。我时常在想,我可能是脱贫战线上最年轻的第一书记之一,但我绝不希望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菜鸟。这份必将载入史册的的工作履历,也许未来当我讲给我的儿子听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责任、是使命、是光荣、更是义务!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依旧艰巨,责任依然重大。紫阁峪村未来将怎样发展,决定就在于我们当下的工作。越努力,越幸运。我想,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那等待我们的一定是幸福的明天!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第6篇)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距市区28公里,东与卓资县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西和南同赛罕区的巴彦镇、榆林镇交界。辖区面积501.3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大多自然村位于大青山深处。现享受扶贫政策人员72户173人。
一个人患病就可能让一个家导致贫困,对一个刚脱贫家庭因为一场病,又可能会将家庭推向贫困的深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现阶段健康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至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慧同志责任上肩,按照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把健康扶贫工作提高到政治站位,立即行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任务,随即成立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他带领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辖区乡村医生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任务,心怀大爱,用精湛的医术为贫困群众解除病痛,用医者仁心温暖一个个苦涩的家庭。
2008年,刘慧在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任院长一直至今,除日常繁忙的行政工作外,他还是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生在农村的他,毕业后踏着父亲行医的足迹,背起了沉甸甸的药箱,接过服务村民的接力棒,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一直扎根在基层。
黄花窝铺村,是呼和浩特新城区最偏远的一个山村,每周二是刘慧和他的医疗团队来这里每月巡诊日子。
陈大爷因脑梗死后遗症卧床多年,刘慧每次来一进他家,关切地问询病情,老人总会感动地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刘慧立刻就为老人做检查,调配药方,叮嘱老人按时吃药,并开导老人。
像这样来偏远山村出诊,刘慧记不清自己出诊了多少次,救治了多少病人,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都记住了有一位“刘大夫”经常来给他们看病,村民们一见“刘大夫”来,格外亲切,格外温暖。
刘慧行医,不忘初心,始终切实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对待患者从没有因贫爱富区别对待,从没有因某个患者贫困,一时付不起医药费,而将他拒之门外。健康扶贫开展之初,有一村民李老汉因患冠心病就诊多年,累计住院自付300余元诊疗费,因贫困无力偿还,后来从家里拉来了小麦,希望以此抵债。刘慧笑着对他说,我们收了你的粮食,你家里那么多人吃什么啊?刘慧不仅要他的小麦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李老汉垫付了所欠的医药费。据我所知,像这样因家庭困难付不清医药费的患者很多,在刘慧的开诊所时欠账账本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村民几十块、几百块的欠账消了又写,写了又消。他不在乎患者欠多少医药费,而在乎的是患者病好了没有!他始终有一颗牵挂患者健康的仁爱之心。
大爱源自于高尚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面对贫困人员,刘慧始终恪守职业道德,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开高价药,合理配搭既省钱又能治病治疗方案,他总是为患者着想的,少花钱,看好病!
刘慧医术精,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心系百姓,把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至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慧带领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辖区乡村医生全面落实帮扶任务。每个星期五是刘慧带领卫生院医生出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无论刮风 下雨,无论路途多远或难走,他都会和同事们克服困难,坚持去建档立卡的村民家巡诊,关注患病群众病情是否好转,贫困家庭有没有新患病人员?患者是否享受到健康扶贫帮扶政策,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更是格外照顾。
2018年6月18日,刘慧在巡诊返回卫生院的途中,因疲劳,汽车在小路侧翻,损毁严重,经过这件事,大家都劝他别下乡了,但他却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坚持走在健康扶贫第一线。
在健康扶贫工作开展的这几个年头里的,刘慧走过了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山村,跋涉了8万余公里,走村入户上千家,为上万村民看过病,他的到来,为患病村民带来了健康的希望和温暖,也送来党和政府的关怀。
刘慧与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村民看病乐此不疲,他总是说:“为患者服务,我不图名利。面对他们期盼和信赖的眼神,我只有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看好病,暖了他们的心,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一个有关于一名基层好大夫的故事。
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6篇《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范文,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相关内容的范本。
文档为doc格式